留学生在留学申请的路上,SAT是最大的一个坎。
留学生在留学申请的路上,SAT是最大的一个坎。
随着5月SAT官宣取消考试,一时间打乱了很多正在准备留美申请的孩子的学习节奏和进度。
很多原本计划着“两战”SAT的同学,现在都在疯狂的准备8月的考试,目的就是为了一战就过,彻底跟SAT说再见。
毕竟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大的进步和提升其实就是变相的退步了。而在SAT的考试中,最让同学们失分和把握不准的就是阅读考试了。
明明只是一篇文章,你看懂了还不行,因为看懂只是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想要得分就必须要“看透”文章,懂得如何评价和论证分析作者的观点。
美国大学理事会官方就曾经说过:“SAT考试考察的是孩子是否具备美国大学要求的学术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SAT准备中,数学方面都是我们中国高中生相对比较轻松可以冲击800分的地方。而阅读往往是影响整体提分的拦路虎。
根据CB所指出的关于SAT阅读的要求,SAT阅读测评的是批判性思维的文学与非文学的分析方法的掌握。
美国大学理事会说的很清楚,SAT阅读不是英语阅读。很多国内优秀的学生,在备考SAT过程中词汇量能达到2w+、数学分数也能考到780分以上,但偏偏就是SAT的阅读考过多次也难以突破。
根本的问题在于,SAT阅读其实到了650分以后要想再往上走,提分其实和词汇量和英语能力都没有关系,而更多的是需要提高和掌握美国大学理事会所要求的,SAT批判性阅读的分析方法。
很多孩子目前对SAT阅读文章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理解的水平,看不透文章,看不穿作者。
每一年西方媒体都会评论文章批评中国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那在他们眼中,中国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具体暴露在哪些方面呢?
——在课堂里,中国学生常常默默无闻,给人留下无法参与课堂讨论,不会问好问题这样的印象
——常常觉得中国学生擅长做题和应试,但是一旦是要写“论文”,中国学生往往犯的毛病就是论文内容大而空,能够引用很多别人说过的话,却不会发展自己独特的论点和角度
——课外活动方面:发现很多中国学生的课外活动千篇一律,缺乏“灵魂”。比如志愿活动都是去做支教,去养老院照顾老人等等,都跳脱不了“老几样”。
——当跟这些学生聊到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以及在做活动过程当中有什么思考,学生往往支吾答不上来。
——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文书和面试这两项考察学生自我定位、自我认知的重要申请准备部分。
学生基本是有素材、有活动可以写,但是往往对于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缺乏反思,一到回答文书和面试问题的时候就暴露出来自己平常缺乏思考的软肋。
如果把一个学生的各项申请准备,包括标化、活动、SAT等各大板块比作一个木桶的各个木板的话,我们都知道美国大学申请的要求是要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长板,凸显长板的优势,并且合理发展别的板块。
那今天我还想跟大家分享另外一个思路,就是当我们注意到这个木桶还有一块非常重要的板叫底板。如果没有底板的话,各大板块就失去了站稳的根基。
那这里我们说的底板是什么呢?就是指学生的核心能力。这些核心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时间管理等,只有底板得到了坚固,各大板块才能有发展的源动力。
如果没有解决底板核心能力培养的问题,各大板块的发展也迟早会遇到瓶颈。
那在各项底层核心能力当中,批判性思维就是一项极为重要,可以影响标化、活动准备、SAT、文书等所有板块发展的核心能力。
更多留学资讯及海外时事,请点击关注再来人留学,可以信赖的高端留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