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很多成功人士并没有很高的学历,而很多名校学霸走出社会却变得很平凡。 何以至此?
在中国,学习好一度代表了一切都好。 但这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现实。 前段时间,网易CEO丁磊在奉化中学演讲时表示,当年那些成绩比自己好的人,事业后来大多不如意。 此言一出,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很多成功人士并没有很高的学历,而很多名校学霸走出社会却变得很平凡。 何以至此?
为何很多学霸,到了社会却变得平凡?
这虽然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丁磊对自己的成功有清醒的认识:
一是他坚持了自己的兴趣,二是在面对困境和失败时,他有坚持下来的毅力。 而如今的孩子真的很少面对失败。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一位中国留学美国的博士后因为职场失意而失魂落魄,最终被遣返回国。
这位博士后来自大西北,是当地有名的学霸。
从初中起一路被保送,去了美国大学又拿了个博士后,最终却因为在职场频频受挫而一蹶不振,沦落到留宿美国街头最终被遣返。 在面对警官的询问,她说,“我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 有人指责是应试教育把人培养成了书呆子,但棕榈君认为,只传授成功秘诀而不告知面对失败该怎么做的教育,才是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所在。
一个杂志社曾进行过一次不全面的统计,在中国,每年年轻人的自杀数字是在25万,这其中不乏那些佼佼者,成绩优秀,年轻有为。 作家余华说,“中国年轻一辈人里面,很多优秀者,但很少能扛得了事儿的人!”
现在的中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容易,尤其学习好的孩子,他们很少遭遇困境,更少面对失败。
但孩子走向社会,一旦面对真实世界中的风浪,他会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应对,甚至整个人都被击垮。 美国的《成功》杂志,每年都会报道当年最伟大的东山再起者和创业者。 在他们的传奇经历中,有一个相同的部分,那就是他们在遇到强大的困难和逆境时始终保持坚韧的毅力,从不轻言放弃。
美国教育界也开始意识到,决定孩子成功的因素,并不是在幼年时给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能否帮助孩子培养一些重要的性格品质,毅力就位于其首。 1940年,哈佛大学曾对130个二年级学生做过一项试验,让他们在跑步机上跑五分钟。 跑步机自身设置暗藏障碍,在上面跑步很难,参与试验的学生坚持时间不一。学者对这130个人进行了长期追踪,发现多年后,这130个在智商上都属于天之骄子的哈佛毕业生,日后个人成就和人生幸福高的,都是当初在跑步机上坚持比较久的学生。
坚毅才是孩子成功的先兆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词:GRIT(坚毅),它的提出者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Angela Duckworth。 从2005年开始,Angela Duckworth一直致力于研究性格对于成功起到的作用。在美国中小学从教5年的经历中,她发现一个问题,在以往的教育体系中,评价优秀学生的标准,就是智商。
但在现实中,成绩最好的学生并不是那些智商最高的学生。 基于这样的困惑,她离开了学校,继续攻读心理学硕士,开始研究大人和小孩,研究那些成功的人,为什么他们会成功?
她前往西点军校展开调研,当时西点军校有个暑期课程称为“野兽营”,旨在将学员推至精神和情感极限,以至于每20名学员中就有1人退出。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测试了数千名西点军校生的毅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她设置了一个Grit分数。
结果显示,Grit分数高的学生比Grit分数低的学生留下来的概率高60%。退出的学生中不乏有很多标化成绩很好的学生。
几年前,Angela Duckworth在芝加哥公立学校再次验证坚毅性格的力量。 她让成千上万的高三年级学生做了有关坚毅的问卷,然后等了一年多的时间,结果表明,排除其他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后,越坚毅的孩子顺利毕业的可能性明显越高。 她用一个又一个科研结果,讲述了一个既朴实又惊人的道理:
杰出者的成长道路有迹可循,抛开地域、国家、领域等不同条件,他们拥有同样的特质。
这个特质,就是GRIT坚毅。
于是,她得到了一个结论,比起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坚毅是最为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 她历时十年,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写成了这本力著——《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
Angela Duckworth在TED演讲时,给予Grit如下定义:
坚毅是对长远目标的激情和坚持,日复一日,不是仅仅持续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努力奋斗着,让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 坚毅也是面对困境、痛苦、失败时的不气馁,拥有坚毅性格的人甚至认为困境是在为未来一个更大的目标在做准备。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坚毅教育”——
美国当下最流行的教育理念
近几年,美国已经开始推广Grit教育观,甚至由此还衍生出“性格教育理论”,强调在学校阶段就要大力提升学生的逆商、培养学生的坚毅性格。 从中学阶段开始,美国有很多学校就已经开始引进新课程应用Grit教育观。
比如新罕布什尔州的中学老师Amy Lyon就创建了完整的Grit课程,叫“GRIT PIE”。馅饼代表了学生面临的障碍,每一块馅饼都代表问题的原因。
这培养学生分析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否是永久性的(比如“我永远是擅长数学”)或临时(“我的朋友很吵,让我分心”),以及他们是否责怪自己(“我应该在我听不懂的时候向老师寻求帮助”)或其他人(“老师没有教我们这些”)。 Lyon与学生们一起使用“Grit”活动来教授乐观主义,并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然后克服。
性格教育的追随者、美国KIPP学校的创办人David Levin将Grit做为教育的核心理念。 KIPP在全美20个州拥有162家连锁学校,会对学生一一进行包括Grit在内的七项教育指标的评估。加利福尼亚州长滩中学,为此创建了新型的课堂文化:让孩子在学习中面对更多挣扎和冒险,而不只是获得了正确答案。 在他们看来,智商是与生俱来的,而坚毅是每个人都可以开发的。学校还可以帮助孩子塑造坚毅的品格,这将有助于他将来在任何领域获得成功。 这些学校富有远见的校长们认为,美高如果要培养未来领导美国和全球的领导者,就绝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考试成绩高、学术潜力大的学生身上,而要培养能够面对、分析、驾驭、处理复杂资讯和艰难局面的“完整的人”。
一位华裔妈妈的“坚毅教育”笔记
有位女儿在美东公立小学上学的华裔妈妈,每个学期会去听学校提供的How to raise a grit kid(怎样养育一个坚毅的孩子)主题讲座。
她细心的整理了一些老师的讲课内容,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棕榈君整理如下,相信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1、日子里的经历就是很好的教材
谈到Grit这个话题,会有不少家长思考,我该创造一些什么样的机会让孩子体验挫折教育呢?
女儿学校的老师的回答是,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机会就很好,不必要给孩子设置超过能力范围的挑战。 比如一遍遍地练习钢琴曲,转学适应新环境新伙伴,升入更高年级适应新课程,参加体育运动,对孩子来说都是挑战,都可能带来挫折感。
在这些日常的、自然而然的遭遇里把握好机会,恰当引导,就可以做孩子的韧性培养。
2、培养韧性≠袖手旁观
这也就谈到了家长在坚毅教育中的角色。
家长不要做不必要的麻烦制造者,而是要做支持者。
老师说,坚毅教育不是要孩子独自面对、承受所有压力,而是给予他们足够的回应,要他们知道可以怎样寻求帮助,最终把问题解决掉,坚毅的孩子是问题的解决者,而不只是被动的压力承受者。
3、具体怎么做?
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做起来不简单。老师给出了一些建议,我一并录在下面:
1.不要对孩子过分强调事情的成败或者考试的成绩。
比如想要询问孩子演讲比赛的情况,你可以这样说:“今天的演讲,你做的怎么样,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了吗?”而不是“今天的演讲,你是班上最好的吗?还有别人讲的比你好吗?” 2. 引导孩子体会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体会各种各样的情绪是很必要的,所以当孩子遭遇挫折时,不要立即帮他们从不舒适的情绪中走出来,让他们沉浸一会儿,然后慢慢开解他们。这样有助于他们学习处理沮丧,伤心和其他的负面情感。
3. 还有最重要的,也是看起来最老生常谈的——做好孩子的榜样。
孩子总是在看着父母的,父母怎样处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孩子就会照猫画虎。作为孩子身边最近的成年人,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教授孩子怎样面对沮丧。
.结语.
了解马拉松的人都知道,重要的不是开始跑多快,而是能不能坚持跑完。 人生很多时候亦是如此。
学习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培养孩子在学习中的品格更加重要。不论孩子素质有多么的卓越,只要不够坚毅,不能够在一条道路上持之以恒地努力,不能为了一个目标咬牙坚持,最后就会和成功擦肩而过或者是被有坚毅品格的人领导。 所以培养孩子的坚毅的品格比知识还重要,不要让孩子长大沦为一只“优秀的绵羊”。
更多留学资讯及海外时事,请点击关注再来人留学,可以信赖的高端留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