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评估 在线沟通 电话咨询

News

再来人  |   活动资讯  |  资讯中心  |   留学热点  |   正文

亚裔女孩开学3周从宾大退学:我打败了4万同龄人,却“败”给了自己

19 Dec 2019 · 再来人

当我终于有时间睡觉的时候,我却需要药物来治疗失眠。

  10月25日,18岁的亚裔女孩Jenny Lu在HuffPost网站分享了一篇《我为什么在开学3周后选择从宾大退学》的文章,里面详细介绍了她升学、退学的心路历程。

  一经发布,立刻引来了网友们的大量关注和讨论。

  在文中,她表示:

  “当我终于有时间睡觉的时候,我却需要药物来治疗失眠。”

  但我不是唯一一个,很多人,特别是年级中的优等生们,他们都被获得好成绩的巨大阴云所笼罩。

  我相信,正是这种压力驱使像我这样的学生在学业上表现优异,但也是这种压力在不断地压抑着我。

  它(压力)来自父母、体系,以及我自己。”

  整篇文章,Jenny重点表述了自己面临的升学压力,并且这种压力没有在她进入大学后停止,而是随着她来到宾大的宿舍、课堂和校园。

  她情绪逐渐低落,感觉自己一天都待不下去,更别说还要熬过接下来的四年。

  Jenny的文章之所以引起国内外热烈反响,正是因为美国名校压力的呼声近些年来一直很高。

  名校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读不完的reading、做不完的assignment、写不完的paper、赶不完的due……

  虽然每年的Final季常常被大家拿来调侃,但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术压力可谓爆棚。

  一个常见的情景就是,图书馆人满为患,桌上地上全是人。桌上的人学累了,有时候躺地上直接就睡了,然后醒了继续看书。

  大批同学表示,自己在Final季失眠、焦虑,几乎整夜整夜的睡不好觉。

  更有甚者,一时想不开,酿成悲剧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2018年1月,普林斯顿大学一名华裔学生在纽约某家医院内自杀身亡,年仅20岁。自杀当天是本科生上交作业最后期限的5天前。

  2017年12月,康奈尔大学四年级中国留学生考试周期间被发现于公寓内自杀,年仅21岁。离世前她曾发电邮给同学,对无法完成期末项目表示抱歉。

  ......

  纵然是少数现象,但隔一段时间就曝出的名校留学生自杀不完全名单仍然令人心底生寒。

  如果你觉得这些还不足够引起你对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视,可以看看一看美国心理学会公布的一份名为《大学校园的危机》(the crisis on campus)的报告。

  报告中提到,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无望”;接近1/3的学生承认“在过去的12个月中,由于心情过度低落而影响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

  其中,接受过服务的学生群体中,被诊断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数量翻了3倍,接近整体人数的一半。

  如果你依然抱有侥幸心理,可以去知乎看一看。在那里,你能够清楚的看到留学生和家长的各种求助帖和疑问帖.......

  所以,留学生抑郁绝非危言耸听。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焦虑和抑郁是留学生在美国求学时不可小觑的一个问题。无论学生本人还是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越来越多名校学生患上“斯坦福鸭子综合症”

  这里不得不提从斯坦福大学流传开来的,美国校园的一种特别文化——“斯坦福鸭子综合症”。

  水面之上的鸭子看起来悠闲且缓慢,但水下它的鸭掌却在疯狂的摆动着。

  正如这些精英学校里的学生,表面看来,他们是如此的出色,不但游刃有余的对待繁重的学业压力,还能同时平衡各种课外社交活动,而且每时每刻都呈现出一种平易近人的自信。

  然而,完美的表面并不是故事的全部。绝大多数的学生为了维持完美的形象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他们光鲜的外表之下,有着恐惧、焦虑、抑郁和空虚的蛛丝马迹。

  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位学生曾在个人网站上,发布了一篇标题为《崩溃》(meltdown)的文章。

  文中这位大二学生尽情的发泄了自己的无用和愧疚以及常常伴有的“压倒式的孤独感”。

  这篇文章最终得到疯传,至少有十几所高校的同学都表示产生了共鸣。

  有人留言说:“谢谢你的分享。其实我们经常有过同样的感受,但是很少会去承认。感谢你的勇气,能够把自己的心声公之于众。”

  毫不夸张地说,精英学生光鲜亮丽的外衣下,是“安全感”的缺失。

  对于他们来讲,失败,哪怕是短暂的失败,都可能影响到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定。

  这继而导致了他们的恐惧。恐惧自己成为一位众人眼中的屈服于压力的弱者,恐惧自己将来的不成功,恐惧父母对自己的失望。

  那么,这种心理状态是怎么形成的呢?

  事实上,每一位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位期待超高的家长。

  父母是孩子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所美国私立高中的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表示,作为父母,没有人不支持学校以培养有创意的、独立思考的学生为己任,但是面临升学大战,大多数父母的眼里只有名校。

  家长的这种心情,学生往往一清二楚。

  就如Jenny在文章中说的那样:

  “随着大学申请的竞争日益激烈,父母给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要求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进入精英学校。

  当我的第一次SAT考试分数低于预期时,我的家人迫使我参加强化课程以提高分数。

  在我的家庭朋友和整个中国家庭圈子中,聘用导师是很普遍的——不仅是SAT考试,还包括作业、论文写作、大学面试准备以及任何其他可以帮助他们的孩子取得进步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即便父母试图淡化常春藤盟校录取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孩子说,“虽然你的成绩还有所欠缺,但是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只要你尽力了就好”时,孩子依然并不买账的原因。

  因为在孩子看来,父母嘴上说着“没关系”,但实际行动表达的却是:如果你真的录取失败,那么我对你的看法将会有所改变,甚至是失望。

  当然,肯定也有很多家长真的对孩子心口如一,并且不会给孩子施加一定要上名校的压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家长还是有很深的“名校情结”。

  如果不信,你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你被问到下面这个问题,会怎么回答。

  你希望孩子在耶鲁大学抑郁,还是在亚利桑那大学开心?

  芝加哥一所私立大学校董曾在一篇新闻报道中向家长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耶鲁大学抑郁,还是在亚利桑那大学开心?

  如果你已经得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来看看调查结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数据显示:

  75%的家长宁愿他们的孩子在耶鲁抑郁,也不愿意他们的孩子在亚利桑那大学开心。

  因为他们觉得,情绪方面的困扰是能够慢慢平复的,但通往成功的路一步错步步错,无法挽回。

  不得不说,虽然家长对孩子的期盼是美好的,但上文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说明,这群学生根本不会自愈。

  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在高中阶段承受巨大的压力会导致精神焦虑,那么同样一个孩子,当他进入竞争更加激烈、广泛和深入的名校后,这一切又怎么可能自然地得到改善呢?

  其中,留学生的压力会更大。除了学业上的负担,还要面临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支付高额学费带来的负重感、社交的孤独感等。

  更糟糕的是,当他们左顾右盼、环视四周,感受到他人比自己更聪明,他人比自己更懂社交,他人的考试成绩更加优秀……他们内心深处会比以往任何时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虽然他们已经比很多人都优秀了。

  这个时候,如果选择放任不管,很可能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焦虑的情况根本没有丝毫改善,甚至还进一步恶化,导致抑郁。

  那么,如何尽量避免和减轻孩子在大学的心理焦虑和抑郁?

  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现阶段我们无法凭个人之力去改变体系,所以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这个自己同时包括家长和孩子。

  面对心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家长,请您这么做:

  面对升学,一定要抛弃“名校情结”

  家长对名校似乎有种执念,表示孩子非藤校不去,今年申不上,明年继续申。

  这种“非藤校不去”的想法说不好听点,实际上是把自己和孩子往绝路上逼。

  要知道,从美国大学最重要的本科教学质量来说,各个类型大学有自己各有的优势。除了藤校之外,美国还有非常多的好大学,它们一点不比藤校差。

  像是好的文理学院以及全美Top 30的大学,都很值得一读,家长完全不必只盯着几所顶尖名校看。

  正如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的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教授,在《优秀的绵羊》一书中指出的那样:

  相较于思考去哪所大学,孩子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要上大学,以及如何利用大学教育?

  他认为,如果能能够利用好大学的两大资源——优秀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

  那么,在哪里求学并不重要。因为,即便是在一所顶尖名校学习,也不意味着孩子将来前途无忧。

  所以,家长和孩子在选大学时,一定要丢弃“名校情结”。先想想孩子学的是什么领域,如果孩子学习这个领域的话,他应该掌握哪些能力?这所大学是否有足够的条件,让孩子去充分发展这些能力?

  这种和学校的彼此需要,以及适合的“匹配度”很重要。

  端正心态,坦然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父母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往往都有“两个孩子”。一个是自己家的孩子,一个是别人家的孩子。

  除了简单粗暴的对比,父母还会暗暗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胜过别人家的孩子。

  也就是说,父母可以很干脆地承认自己对孩子陪伴不够,承认补习班报得太少……但就是不愿意承认孩子的不完美。

  正是这种心态,可能让你的孩子从小时候就受到“无形中的压力”,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调整,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他们试错的机会。

  注意,如果孩子已经有了心理问题,父母一定要及时干预,通过专业人士(心理咨询师)帮助孩子治愈心理疾病。

  因为对抗抑郁症,需要家人长久的关心和支持。身边人对于抑郁症的轻视甚至是漠视,往往会对抑郁症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准留学们,请您记好:

  如果你因为学业或者社交感到焦虑,不妨先把这些烦心事丢在一边,发展一项运动和爱好,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时间和空间,把情绪宣泄出来,比一切都重要。

  但如果你在持续两周以上的时间里,频繁感受到焦虑、紧张、心情低落、食欲低下等负面情绪的干扰,你身上也许已经出现了初期的抑郁症状。

  这个时候,不要惊慌,不要封闭自己,一定记得向外界寻求帮助。

  你可以给家人或者亲密的朋友打一通长长的电话。把自己的心情,无论好的、坏的,还是开心的、不开心的,抑或积极的、负面的……统统一口气说出来。

  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开导。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有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你如果状态不好那就找他们聊聊,这是一个高效且明智的选择。

  千万记住,越是艰难的时刻,越要温柔的对待自己。

  总结

  Jenny Lu很幸运,在她告诉妈妈,自己不会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感到幸福或充实,需要暂时摆脱学业压力时,妈妈同样也告诉她,自己的期望是出于爱和善意。

  并且在学术顾问的帮助下,妈妈接受了常春藤盟校之外的另一所学校,或是间隔年(gap year),或是其他。

  因此,最后想跟大家说的是:大学是孩子成年生活初期最自由的一个时间段,它是为迎接成年生活特别设计的喘息时间。

  所以,无论你的孩子在顶尖名校,还是普通学校,他的未来都不会,也不应该只有一种选择。

  如果他告诉你自己不知道大学是否适合,或者不知道自己想从事的职业,那就让他休息一下,去思考,去寻找真正想成为的自己。

  毕竟,他们还很年轻,未来的路很长。

  更多留学资讯及海外时事,请点击关注再来人留学,可以信赖的高端留学机构。

没有更多了

留学问题免费答疑

提交成功

再来人福利:扫码进群,
免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