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已经成了当下爸妈哄孩子的一大利器。只要塞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者iPad,看动画也好玩游戏也罢,再难缠的孩子也会乖乖坐在那里。
电子产品已经成了当下爸妈哄孩子的一大利器。只要塞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者iPad,看动画也好玩游戏也罢,再难缠的孩子也会乖乖坐在那里。
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已经置身于数字化时代,而电子产品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产物之一,孩子免不了与它们打交道。虽然在方方面面电子设备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科学家还是提出了他们的担忧:数字化危害,可能正在毁坏孩子们的脑力。
作为发达国家的德国,iPad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使用普及率非常高,日均上网时间可以达到7.5小时,已经超过了睡眠的平均时间。但是近年来,德国小学入学新生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
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
提笔忘字,粗心大意
性格孤僻,不善于交际
这些问题,都比数字化时代之前的孩子有了明显的增加。这个情况让德国各大报刊对数字产业提出了批判,他们担心电子产品正在慢慢地毁掉孩子。德国脑神经学家、哈佛大学教授Spitzer将这些现象称为数字化痴呆。
虽然德国媒体的担心有些过于敏感,但是有一个问题的确需要家长们注意: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低龄期的儿童去使用电子产品,那么非常容易出现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病例(比如:感觉统合失调)的出现。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症状: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专心、社交能力差等。
也就是说,电子产品使用不对,还真能把孩子“玩傻了”。
但是问题来了,现在不少学校开始使用平板电脑教学,孩子人手一个,那该如何帮孩子减少数字化的危害呢?
01有选择的使用
英国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给出的建议是:
两岁以下的孩子不应该接触任何的电子设备;
2到5岁的孩子,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当然越少越好。
美国儿科学会和加拿大儿科组织给出的建议是:
18个月以下的孩子,除非视频通话需要他们露面,否则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18-24个月的孩子要在爸妈陪同下,使用高品质的电子程序观看适合他们的内容;
2-5岁的孩子也是通过高品质的电子程序观看,爸妈不仅要陪同而且还要帮他们理解所看的内容;
6岁以上的孩子,对于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和种类要有统一的限制,而且家长要注意使用时间不会占用孩子的睡眠、运动以及其他关乎健康的时间。
因此,对于“数字化的危害”家长也不必过分担忧。千万不要图省事把电子产品扔给孩子就不管不顾!只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安排好使用时间,为他们挑一些趣味益智有意义的内容,陪孩子一起观看学习也是很好的亲子时光。
02正确的引导
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电子产品引入到教学中,孩子人手一个平板电脑,上课写作业都需要在上面完成。这时候家长要告诉孩子:电子产品是一种学习工具,但是不可以依赖、不可以把它当玩伴。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来询问,有些家长会很自然的说:“上网查查不就知道了。”时间久了,孩子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上网求解答,慢慢地忽略了自我思考的过程。
曾经教育专家分析过中美学生Ipad上的APP使用偏好:中国学生更习惯用ipad来获取信息和查询结果;而美国学生通过iPad来让学习更有效率、与别人更好的分享。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电子设备的学习内容时,要格外关注其在使用时是否让孩子参与互动或者引导他们思考,教孩子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孩子答案。
如果说第一条从时间上监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比较容易实现,那么对家长来说如何帮孩子选择学习内容就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了。特别是低龄阶段的小朋友,语言、数字、阅读、音乐等内容都是对他们的智力建设有帮助的。家长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孩子规划好内容,定期陪同孩子一起学习观看。
如果家长需要更科学有效的帮孩子制定学习内容和时间,那么英伦云小学可以帮你!
作为国内首家线上英式国际小学,英伦云小学是一个专门针对全球5-12岁母语为非英语小朋友制定,整合英国优质的小学教育资源,基于英国小学大纲而设计的完整的英国小学课堂和校园体验。使孩子具备和英国同龄小朋友同等的英语能力、国际视野、创新思考力和知识储备。
更多留学资讯及海外时事,请点击关注再来人留学,可以信赖的高端留学机构。